生活百味交流 :探索生活中的点滴乐趣。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回复: 0

中华文化主体性鲜明,包容性博大,绝不是“学习型文明”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球时报”2014年2月26日第15版“国际论坛”栏目刊登了“中华文化缺主体性,不缺包容性”的文章,该文饱含着对中华文化的尊敬和热爱,令人赞赏;但对其“中华文化缺主体性”,中华文化为“学习型文明”的观点和看法深感有失偏颇。
  笔者认为,就每个国家而言,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形成民族传统的文化,就是该国具有主体性的文化。这样理解的话,中国文化的主体性是十分鲜明和突出的。这就是有别于西方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用一个形象的比喻,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棵数千年屹立挺拔、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独特的 方块汉字和丰富的中国语言就如同这棵大树的根系;儒释道的诚信、和谐、仁义、亲情、友善的伦理道德思想是这棵大树的主干;历法、节气、生肖、传统节日、中医、中餐、武术等涉及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就如同这棵大树的枝叶;天人合一、阴阳变易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哲学思维就如同这棵大树的基因。我们都知道,中国隆重无比的春节、春运几十亿人次的迁徙,这种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如此强大,举世无双;色、香、味、型俱全的美味中餐,已经在世界各国遍地开花,丝毫不逊于麦当劳、肯德基,这种舌尖上的中华文化丰富多彩、无与伦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得到孕育、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华印迹深刻而隽永。
  中华文化坚韧不拔,并没有出现沉沦、缺失。诚然,腐败的清朝招致了西方列强欺凌、侵略、占领,近百年来中国有着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有失败、有赔款、有割让土地,但智慧深邃的汉字、汉语,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崇尚的道德思想和价值观,流淌于中国人骨髓和血液中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和退出,依然深深地扎根于中华大地,主导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诚然,伴随着侵略,西文的外来文化,特别是一些积极向上的政治理念、工业文明等,和中国传统文化出现了冲突和碰撞,但最终出现的是互补和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并没因此衰败,更说不上什么缺失了。按照中国当代著名文史学者刘梦溪教授说,传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综合,对不同质的文化传统吸收和融合,可以使固有的传统因注入新的血液而勃发生机,并变得更健康、更有免疫力。笔者认为,如果说文化的主体性在不同时期有强或弱的问题,那只是生命不息、脉动不止的不同表现。许多历史事实表明,那些西方列强在中国皇帝和大臣面前耀武扬威,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则是十分尊重、礼敬有加的。
  中华文化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具有宽广的包容性,是真正的熔炉,绝不是什么“学习型文明”。诚然,当前中华大地流行的好莱坞、麦当劳、洋节日等等是对外来文化的引进,但这些方面的文化始终没有也不会在中国大地上占据主导地位,它们迎合一些年轻人的口味,但这些口味已经有了很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它们只是丰盛的满汉全席中增添了些小菜。从更高层次的文化方面看,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但经过几千年和中华文化的磨合,佛教深深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成为中国文化鲜明的宗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至今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但马克思主义已经和中华文化深深地融合,实现了中国化的飞跃,形成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可以说所有的外来文化的引进吸收都是建立在坚持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之上的。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博大、开放,如果需用一个词形容中华文化的话,体现的是“同化型文明”,而不是“学习型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主体性鲜明突出,包容性博大、开放,如果说有缺失的话,在宣传教育方面、传承弘扬方面,确实存在着缺失的问题!丰厚的国学经典和高尚的伦理道德思想,以及其他独特的国粹文化,确实需要提高认识并下大力气进行教育、宣传和弘扬。应该提高和普及并重,要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系统整理、挖掘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提高上做出必要的努力;同时,更重要的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普及,使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做到深入人心,使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魂魄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转化为自觉和理性的行动。可喜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弘扬、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并从多方面着手开始实施这一宏大工程。前几年国家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八荣八耻”的文明观,这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思想的精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高层面的传承和弘扬,现在的问题是绝不能满足于泛泛而说,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落地有声,从而使中华文化的主体性长盛不衰,挺立恒久。
   
   
   
   
   
   
   http://hzqcys.com/zqc/405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生活百味交流

GMT+8, 2024-10-15 08:26 , Processed in 0.03085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